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夏吃嫩薑 助消暑、排濕、瘦身

面對黏膩濕熱的酷暑,如何保持清爽舒適? 受暖化效應影響,全球氣候變幻無常─夏天愈來愈熱、冬天卻愈來愈冷;加上台灣地處海島,每到夏季得遭受高溫和高濕的雙重夾擊,使人常感黏膩煩躁,渾身不自在。 最快的解決方法不外乎躲進冷氣房,再猛灌冷飲、啃冰棒圖個涼快,雖然可以立即將悶熱壓下去,但從中醫觀點來看,反而使得熱氣不易發散,滯留於臟腑之間,甚至必須消耗身體本身的元氣以因應突如其來的寒冷,不利養生。 師法傳統智慧,就能身心清涼安度酷暑。 一、消暑首重「去濕」 體內濕氣重,讓人覺得睏倦、食慾不振、手腳冰冷、全身黏膩不舒服,惟真中醫診所連建廷醫師認為,濕熱是夏季百病之源,因此,夏季養生應將「去濕」列為首要任務。 他將台灣人多過敏的原因歸咎於環境濕氣太重,並且許多人從戶外走進室內,不顧自己早已汗流浹背,還迫不及待鑽進冷氣房,冷熱溫差大加上濕邪入侵,於是感冒、過敏、骨節痠痛隨之而來。 3個好辦法,為身體去濕! ●吃點辣的 一般人認為吃辣上火,夏天不適合吃,事實上,愈是濕熱的地區,愈可透過吃辣促進人體排汗,有助於逼散體內濕氣,讓人在悶熱環境中反而覺得涼爽舒適。 此外,在酷暑難耐的環境中,人們大多沒有胃口,這時吃點辣食或加了香料的咖哩,可促進食欲、開胃下飯。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也提醒,中醫觀點來看,辣食畢竟多屬熱性,適量食用就好。 尤其身體已有發炎症狀,例如胃潰瘍、支氣管炎、痔瘡、高血壓患者,或體質本屬陰虛燥熱的人,應該避免吃辣。 ●常吃利濕食物 許中華指出,綠豆、蓮藕、白朮、薏仁、茯苓等中藥材,有利濕效果,對於排解夏季濕熱很有幫助。 除了刻意烹煮蓮藕湯或綠豆薏仁等甜湯之外,他自己的做法是,將利濕食材加進日常食用的主食中,例如洗米時加入米量十分之一的綠豆和少許薏仁,泡軟後直接放進飯鍋煮熟食用,不但增加米飯口感,也為身體去濕。 連建廷特別推崇吃嫩薑。他指出,嫩薑溫和,吃了不上火,利濕效果也好,曾有病人減重多次不成功,沮喪求診,他把脈診斷後認為是體內濕氣太重的問題,於是要病人三餐都加嫩薑,結果只用這個方法,就順利減重10公斤。 ●走進大自然 現代人經常待在密閉空調室裡,體力消耗少,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也變差,保持運動習慣可活絡器官運作,增強水分代謝,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許中華建議,每個人可依照自己的年齡和喜好,選擇適合的運動類型,例如散步、打太極拳、騎腳踏車等能微微流汗卻不是激烈飆汗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且長期運動的習慣。 「我個人最喜歡爬山,」許中華說,大自然是最好的運動空間,就算再忙,他每週都要擠出時間上山走走,配合慢、深、吐氣多於吸氣的節奏,讓大自然的「宗氣」透過肺臟交換進入體內,貫通心脈。 二、補氣養脾胃,頭腦不昏沉 暑熱損傷人體津液,導致脾胃功能變弱,且耗傷元氣、損精神,氣血不足之下,人會變得昏沉、嗜睡。 登琪爾養生莊所餐飲總監張恬慈進一步解釋,氣不足則胸悶、呼吸短促,供給腦部的血液含氧量低,自然容易頭昏睏倦,因此,補氣則氣足,氣足後腦筋才能保持清明,因此夏日昏昏欲睡,可從補氣著手。 此外,由於炎熱出汗使得胃腸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胃腸蠕動變慢,因此夏天也是消化不良或腸胃病好發季節,透過健脾藥方可以改善。 最常見的方子是四君子湯,有甘溫益氣、健脾養胃功效,主藥材為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四味,再依不同體質加減。 許中華也特別提醒,為免增加腸胃負擔,飲食應清淡,少吃油膩,才是夏季清爽之道。

身體疲憊提不起勁 可能跟缺鐵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你知道嗎?身體感到疲憊,每天昏昏欲睡提不起勁,可能是因為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素息息相關。一般人即使沒有貧血症狀,身體也有可能因為缺鐵而感到疲勞嗜睡。根據CMAJ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一項新研究顯示,服用鐵補充劑可以顯著降低婦女的疲勞。這項研究顯示,婦女缺鐵可能會有疲倦的表現。 Favrat博士在刊登於7月9日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當中指出,以18歲至50歲之間的198位女性,非缺鐵性貧血症患者,連續每日口服相當80毫克(約一顆的劑量)的鐵劑,連續服用補充了12週,下降了將近50%的疲勞感,有將近19%的顯著差異,與未服用鐵劑者相比。研究也發現,婦女如缺鐵,因而產生疲憊感是男性的三倍,顯示鐵對女性的重要。 Favrat博士也說,一般人感到疲憊,通常都會認為與情緒、生活習慣及壓力有關,現在臨床發現,也可能與缺鐵有關,將是對相關治療及改善方法,有顯著的幫助作用! 家醫科洛桑加參醫師也說,缺鐵感到疲勞,不一定只有服用鐵劑的方法,也可從生活中的含鐵食物著手,除了紅肉是鐵最主要的來源,其他像是番茄當中的茄紅素、黑芝麻、堅果類、黑糖等,都是可補充鐵質的天然好食物,適量食用不僅可減少疲勞感,對女性朋友來說都是不錯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