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夏吃嫩薑 助消暑、排濕、瘦身
面對黏膩濕熱的酷暑,如何保持清爽舒適?
受暖化效應影響,全球氣候變幻無常─夏天愈來愈熱、冬天卻愈來愈冷;加上台灣地處海島,每到夏季得遭受高溫和高濕的雙重夾擊,使人常感黏膩煩躁,渾身不自在。
最快的解決方法不外乎躲進冷氣房,再猛灌冷飲、啃冰棒圖個涼快,雖然可以立即將悶熱壓下去,但從中醫觀點來看,反而使得熱氣不易發散,滯留於臟腑之間,甚至必須消耗身體本身的元氣以因應突如其來的寒冷,不利養生。
師法傳統智慧,就能身心清涼安度酷暑。
一、消暑首重「去濕」
體內濕氣重,讓人覺得睏倦、食慾不振、手腳冰冷、全身黏膩不舒服,惟真中醫診所連建廷醫師認為,濕熱是夏季百病之源,因此,夏季養生應將「去濕」列為首要任務。
他將台灣人多過敏的原因歸咎於環境濕氣太重,並且許多人從戶外走進室內,不顧自己早已汗流浹背,還迫不及待鑽進冷氣房,冷熱溫差大加上濕邪入侵,於是感冒、過敏、骨節痠痛隨之而來。
3個好辦法,為身體去濕!
●吃點辣的
一般人認為吃辣上火,夏天不適合吃,事實上,愈是濕熱的地區,愈可透過吃辣促進人體排汗,有助於逼散體內濕氣,讓人在悶熱環境中反而覺得涼爽舒適。
此外,在酷暑難耐的環境中,人們大多沒有胃口,這時吃點辣食或加了香料的咖哩,可促進食欲、開胃下飯。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也提醒,中醫觀點來看,辣食畢竟多屬熱性,適量食用就好。
尤其身體已有發炎症狀,例如胃潰瘍、支氣管炎、痔瘡、高血壓患者,或體質本屬陰虛燥熱的人,應該避免吃辣。
●常吃利濕食物
許中華指出,綠豆、蓮藕、白朮、薏仁、茯苓等中藥材,有利濕效果,對於排解夏季濕熱很有幫助。
除了刻意烹煮蓮藕湯或綠豆薏仁等甜湯之外,他自己的做法是,將利濕食材加進日常食用的主食中,例如洗米時加入米量十分之一的綠豆和少許薏仁,泡軟後直接放進飯鍋煮熟食用,不但增加米飯口感,也為身體去濕。
連建廷特別推崇吃嫩薑。他指出,嫩薑溫和,吃了不上火,利濕效果也好,曾有病人減重多次不成功,沮喪求診,他把脈診斷後認為是體內濕氣太重的問題,於是要病人三餐都加嫩薑,結果只用這個方法,就順利減重10公斤。
●走進大自然
現代人經常待在密閉空調室裡,體力消耗少,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也變差,保持運動習慣可活絡器官運作,增強水分代謝,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許中華建議,每個人可依照自己的年齡和喜好,選擇適合的運動類型,例如散步、打太極拳、騎腳踏車等能微微流汗卻不是激烈飆汗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且長期運動的習慣。
「我個人最喜歡爬山,」許中華說,大自然是最好的運動空間,就算再忙,他每週都要擠出時間上山走走,配合慢、深、吐氣多於吸氣的節奏,讓大自然的「宗氣」透過肺臟交換進入體內,貫通心脈。
二、補氣養脾胃,頭腦不昏沉
暑熱損傷人體津液,導致脾胃功能變弱,且耗傷元氣、損精神,氣血不足之下,人會變得昏沉、嗜睡。
登琪爾養生莊所餐飲總監張恬慈進一步解釋,氣不足則胸悶、呼吸短促,供給腦部的血液含氧量低,自然容易頭昏睏倦,因此,補氣則氣足,氣足後腦筋才能保持清明,因此夏日昏昏欲睡,可從補氣著手。
此外,由於炎熱出汗使得胃腸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胃腸蠕動變慢,因此夏天也是消化不良或腸胃病好發季節,透過健脾藥方可以改善。
最常見的方子是四君子湯,有甘溫益氣、健脾養胃功效,主藥材為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四味,再依不同體質加減。
許中華也特別提醒,為免增加腸胃負擔,飲食應清淡,少吃油膩,才是夏季清爽之道。
身體疲憊提不起勁 可能跟缺鐵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你知道嗎?身體感到疲憊,每天昏昏欲睡提不起勁,可能是因為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素息息相關。一般人即使沒有貧血症狀,身體也有可能因為缺鐵而感到疲勞嗜睡。根據CMAJ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一項新研究顯示,服用鐵補充劑可以顯著降低婦女的疲勞。這項研究顯示,婦女缺鐵可能會有疲倦的表現。
Favrat博士在刊登於7月9日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當中指出,以18歲至50歲之間的198位女性,非缺鐵性貧血症患者,連續每日口服相當80毫克(約一顆的劑量)的鐵劑,連續服用補充了12週,下降了將近50%的疲勞感,有將近19%的顯著差異,與未服用鐵劑者相比。研究也發現,婦女如缺鐵,因而產生疲憊感是男性的三倍,顯示鐵對女性的重要。
Favrat博士也說,一般人感到疲憊,通常都會認為與情緒、生活習慣及壓力有關,現在臨床發現,也可能與缺鐵有關,將是對相關治療及改善方法,有顯著的幫助作用!
家醫科洛桑加參醫師也說,缺鐵感到疲勞,不一定只有服用鐵劑的方法,也可從生活中的含鐵食物著手,除了紅肉是鐵最主要的來源,其他像是番茄當中的茄紅素、黑芝麻、堅果類、黑糖等,都是可補充鐵質的天然好食物,適量食用不僅可減少疲勞感,對女性朋友來說都是不錯的食品。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陳旺全中醫師 「剪刀操」防疾病、抗老化 文.江子芽
richqueen 在天空部落發表於11:10:39 | 要健康
不受環境影響,也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在雙手可以伸直、沒有尖銳家具的地方,一個人就能獨力做「剪刀操」,做到汗水淋漓、通體舒暢。
年近60,看起來卻像50歲不到,陳旺全醫師自創、研發的「剪刀操」,不僅讓他青春永駐,而且精力充沛、不容易生病。陳旺全的這套「剪刀操」,充分活絡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等於全身12條經絡都運動到了,而且陰陽調和。
所以勤做「剪刀操」可以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增強抗病抵抗力,還能減緩記憶力退化,有助一般人養生保健。
全身12條經絡都運動到了
陳旺全一星期看12個診次,平時演講、研究、發表論文不斷,還寫了10幾本書。最忙的時候,曾經一天只睡一小時,不夠的部分,就撿剩餘的時間來補眠。因為勤做「剪刀操」,也留心飲食,「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而能有足夠的體力、腦力做事。
說起這套「剪刀操」,陳旺全很有心得,說平時他在內科、針灸門診時,教很多中風和腦性麻痺病人做復健,用的就是這套「剪刀操」,後來發現效果真的很不錯,而認真推廣這套體操,讓有病的人靠著做體操自己幫自己,沒病的人做體操養生保健。
他說,未來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很多退休的人沒事做,很容易被老人痴呆症所苦,而「剪刀操」所需空間不大,也不受時間限制,又不是劇烈運動,活動量不算大,還可減緩老人記憶力衰退,是老少咸宜的保健運動。如果能在戶外活動,在山上、瀑布邊充滿芬多精和負離子的地方多做幾回「剪刀操」,那就更有益身體健康了。
中風、腦性麻痺復健成效顯著
陳旺全說,中醫講的「陰陽平衡」、「致中和」,也就是西醫說的「酸鹼中和」、「免疫平衡」。他的「剪刀操」也源自經絡原理,透過手部和足部的動作,刺激經絡循環來調節免疫功能,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在做手部動作時,因為每根手指牽動不同的經絡,會對應到特定臟腑,所以如果拇指向上伸直的反應比較鈍、有點麻、感覺不那麼靈活,那就代表肺部功能有待加強;若是食指感覺不靈活,則是大腸、消化系統有狀況;若是中指,則是心包經、胸腔之循環系統;若是無名指和小指,就對應到心臟。
做腳部動作時也可自我診斷一下,腳內側走肝、脾、腎經,若是腳內側酸麻、蒼白、萎縮或水腫,則代表肝、脾、腎功能有狀況;腳外側走胃、膽、膀胱經,若腳外側酸麻痛,則代表消化、膽道及泌尿系統功能不佳。
這套「剪刀操」原來只有手、腳三式,後又加上進階版的「原地踏步操」,一套共四個階段,只要動作確實,指尖用力,手肘盡量伸直,膝蓋該彎、腳尖該踮的時候「量力而為」,以能保持身體平衡、不跌倒為原則。一次做數回,每次運動30到40分鐘就足夠,最後再做個簡單的「收操」,就算大功告成,每天早晚各運動一次。一開始,做操不久就會渾身發熱、發汗,做完整套操後,全身的經絡都拉到了,心跳數若達每分鐘(220-實際年齡)×0.7次,就算有功效。只要能持之以恆,一定能長保健康,每天都精力旺盛。
中風或腦性麻痺的病人,通常平衡感較差,做「剪刀操」時若有家屬從旁協助照護、必要時給予攙扶最好。一般人做「剪刀操」,若遇單腳彎膝、踮腳等動作難以保持身體平衡時,也可適度把腳放下、支撐一下,以運動安全為最重要。如果從頭到尾做完四階段操會覺得吃力,也可以循序漸進,先熟練第一階段,練完直接跳第五階段「收操」,等到能駕輕就熟後再依序進階,慢慢加入第二、三、四階段,務求每一個動作都做得確實。
《第一階段:手部運動》
準備式: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向身旁兩側伸直平舉,五指朝上,縮小腹,擴胸。
1.雙手五指朝上(手部動作圖A),手肘關節伸直、不能彎曲,向胸前靠攏,與胸同高,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手胸前交叉到極致,再慢慢打開,回到準備式。
2.一樣雙手五指朝上,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胸前交叉到極致,再打開回到準備式。
3.以下動作重複上述之1到2式,唯手勢變化為手部動作圖B~F,每一個手勢要做兩式,總計應再做10式,此一部分動作才算完成,接續下一階段動作。
4.雙腳直立做完上述動作之後,先右後左換單腳做,重覆上述1~3動作。單腳直立時,另一腳曲膝,腳背盡量拉直成一直線,腳底盡量貼近屁股。
《第二階段:手┼足半蹲運動》
1.雙腳一路維持「雙膝微彎,半蹲」的狀態,縮腹、挺胸、手肘伸直,甚至回準備式時依然保持半蹲。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
2.雙腳半蹲做完上述動作之後,先右後左換單腳做,腳背盡量拉直,腳底盡量貼近屁股,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
《第三階段:手┼足半蹲┼踮腳尖運動》
1.雙腳一路維持「雙膝微彎,半蹲,再踮腳尖」,縮腹、挺胸、手肘伸直。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每個動作完畢,回準備式時雙腳依然保持半蹲,但若無法保持身體平衡,可以在回準備式時暫時不踮腳。
2.雙腳半蹲、踮腳尖做完上述動作之後,先右後左換單腳做,腳背盡量拉直,腳底盡量貼近屁股,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
《第四階段:踏步操》
準備式:雙手隨雙腳踏步而前後擺動,手肘伸直。
1.雙手動作如手部動作圖所示:先做A手勢,兩手前後各擺動一次,以此類推A~F手勢,兩手前後擺動一次。
2.雙腳動作如下:抬起來的那隻腳,大腿要和身體成90度垂直,腳背盡量拉直成180度,腳後跟盡量踢到屁股。兩腳交替踏踢,配合A~F的手部動作。
《第五階段:收操》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在腹部前面十指交叉緊扣,手肘伸直。然後雙掌外翻,向前、向上慢慢舉起,同時盡量吸氣,手舉到頭頂,氣也吸到飽足,踮起腳尖。停一下,雙手自然鬆開,手肘依然伸直,兩手掌心朝外,慢慢放下,同時也慢慢吐氣。最後雙手回到身體兩側,氣也吐盡,就完成「收操」動作。
《第二階段:手┼足半蹲運動》
1.雙腳一路維持「雙膝微彎,半蹲」的狀態,縮腹、挺胸、手肘伸直,甚至回準備式時依然保持半蹲。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
2.雙腳半蹲做完上述動作之後,先右後左換單腳做,腳背盡量拉直,腳底盡量貼近屁股,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
《第三階段:手┼足半蹲┼踮腳尖運動》
1.雙腳一路維持「雙膝微彎,半蹲,再踮腳尖」,縮腹、挺胸、手肘伸直。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每個動作完畢,回準備式時雙腳依然保持半蹲,但若無法保持身體平衡,可以在回準備式時暫時不踮腳。
2.雙腳半蹲、踮腳尖做完上述動作之後,先右後左換單腳做,腳背盡量拉直,腳底盡量貼近屁股,依序重覆《第一階段:手部運動》的每一個動作。
《第四階段:踏步操》
準備式:雙手隨雙腳踏步而前後擺動,手肘伸直。
1.雙手動作如手部動作圖所示:先做A手勢,兩手前後各擺動一次,以此類推A~F手勢,兩手前後擺動一次。
2.雙腳動作如下:抬起來的那隻腳,大腿要和身體成90度垂直,腳背盡量拉直成180度,腳後跟盡量踢到屁股。兩腳交替踏踢,配合A~F的手部動作。
《第五階段:收操》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在腹部前面十指交叉緊扣,手肘伸直。然後雙掌外翻,向前、向上慢慢舉起,同時盡量吸氣,手舉到頭頂,氣也吸到飽足,踮起腳尖。停一下,雙手自然鬆開,手肘依然伸直,兩手掌心朝外,慢慢放下,同時也慢慢吐氣。最後雙手回到身體兩側,氣也吐盡,就完成「收操」動作。
留言 (0) | 引用 (0) | 人氣 (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避免皮膚傷害 夏日防曬不能少
文/周彥吉
炎炎夏日,陽光紫外線指數不斷上升,大家是否都做好防曬的準備呢?如果沒有做好防曬,紫外線照射到皮膚後,除了會曬紅、曬傷外,長時間下來,不但會產生曬斑,還會進一步形成自由基,加速皮膚老化,甚至造成皮膚癌的發生。
市面上的防曬產品種類五花八門,裡面通常添加不只一種的防曬成分。目前衛生署核可的防曬產品成分共有37種,可分為物理性及化學性兩大類,為了達到全面抗紫外線的效果,市面上的防曬產品多半都同時含有物理性及化學性的成分。
物理性防曬包含氧化鋅及二氧化鈦兩種成分,是將紫外線在皮膚表面反射出去;化學性防曬則是吸收陽光的紫外線,將其轉變為其他波長的光線或熱能。有些化學性防曬成分因為吸收紫外線後分解的物質對皮膚具有敏感性,所以不建議敏感性膚質的朋友使用。
但隨著保養品製造技術的進步,化學性防曬成分的穩定度增加,已經大大降低過敏發生的機會。不過,如果是年紀較小朋友,由於皮膚角質層的屏障功能還未發育完全,為了避免化學性防曬的成分經過皮膚吸收增加過敏的機會,最好利用穿戴帽子或長袖衣物的方式來遮蔽陽光,或是使用純物理性的防曬產品。
一般建議出門30分鐘前就要先擦好防曬,而且擦的厚度要夠,以一張成人的臉來說,大約需使用一顆花生米大小的量,才能真正達到產品防曬係數的效果。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或是天氣炎熱流汗,每兩小時就要再補充一次。
預防重於治療,隨時做好防曬,避免陽光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才是保持白皙肌膚的最佳良方。
(作者為台北芯悅皮膚科診所院長)
相信,我們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 T2T!職場達人專欄
隨緣...隨意...隨遇...隨喜
學習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學習對每一個機會都充滿感激,相信,我們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有一天,40歲出頭的女強人苦惱無助地出現在心理醫生面前說:「我不喜歡我的工作,對同仁沒耐性,也不關心他們,感覺工作沒什麼意義,我每天都覺得很沮喪,早上爬不起來,晚上睡不著,還會無緣無故的掉眼淚。 我想把工作辭掉,而且我也不缺錢。」
心理醫師問:「你不工作,那你準備做什麼?」 「我只是不想做了!」這位女主管回答。心理醫師聽完她的情況,立刻勸她打消辭職的念頭。『你不能這麼做。你如果把工作辭掉,你就會馬上成了一個專職的鬱症患者。
你一定是遭遇到某些問題,你必須去緩解這些問題,而不是把工作辭掉。』 心理醫生勸她。當時,這位心緒煩亂的女主管正計劃把工作辭掉,準備到偏僻的鄉下買一棟房子,一個人住在那裡。心理醫師一聽,「那就更危險了!因為你會更寂寞、更難過。我希望您先就自己的環境調適一下。」這位及時為女主管踩煞車的諮商師,就是著名的作家鄭石岩。
從事了20幾年的心理諮商,鄭石岩教授發現,最近幾年,台灣憂愁、煩惱的人口正不斷在增加。從流行文化裏,更可以感受到這種煩惱的情緒,無處不在? C歌星周華健唱著中年男人的煩惱,從「鈔票愈來愈難賺、孩子愈來愈胖,到威而剛的藍色小藥丸」都讓中年男子煩啊!而原本應該「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新新人類,隨著社會的複雜多元,情緒的困境四處蔓延。
歌手林曉培一曲《煩》,直率大聲地喊著:「煩啊!煩啊!煩得不能呼吸」彷彿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心聲。煩惱為何而起?憂愁為何而起?煩惱為何而生?現代人為何把焦慮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現代人每天都生活在被恐嚇之中。
他指出電視廣告每天都在警告:「你長得太胖了!」「你在床上的表現還不夠好!」「你吃的油裏頭膽固醇太多了!」「你喝的水中有很多細菌」,搞得每個人都緊張兮兮。與過去的壓力來源比起來,現代人焦慮的常常是一種?無形、抽象的,甚至是想像出的危險。我們的身體對這些無形的壓力做出反應,肌肉緊張、血壓升高、心跳加速,腎上腺分泌增加,這些反應可以讓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在過去可以幫助人類逃離野獸、災難,然後我們的身體就可以回復正常的狀態。
但是到了現代,這種身體反應並不能增加我們解決壓力的能力。肌肉緊張並不能增加我們付帳單的能力;心跳加速也不能化解我們跟主管的衝突。所以我們的身體一? 蔔B在應付壓力的狀態,但是壓力卻不能解除,身體就無法恢復常態。
【如何解決現代焦慮?】
要解決現代人的煩惱、焦慮,需要改變我們面對壓力的方式。 減輕垃圾負載對於這些人來講,鄭石岩教授並不主張馬上把他們原來的主題負載減少,要減少的是他們的垃圾負載。根據這個壓力公式來分析,鄭石岩教授為那位女主管開了三個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分泌腦內啡,使人的心情變好。
第二個處方是『儘量表現出開心的樣子』。鄭石岩告訴那位女主管每天進辦公室前,就深深吸一口氣,裝一裝,假裝高興,感覺自己的胸口鬆開,把眉毛揚一揚,很高興,振作起來,再走進辦公室,並且要記得跟人打招呼。鄭石岩解釋,一旦你經常這樣作,行為影響情緒,而情緒也會影響行為(如此人緣自然就會好起來),人真得會變得比較快樂。
第三樣處方是『笑』。 因為笑的時候可以產生內臟按摩。而且笑的時候通常都會深呼吸,也會刺激身體產生令人舒服、愉快的分泌物。幾個星期下來,這位女主管真的有很好的轉變,她保持運動,心情也變好了,也不再有辭職的念頭了。
【化解壓力20招】
◆早起15分鐘→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面對早晨的壓力。
◆改善外表! →使自己看起來更美,心情也會更開朗。
◆把家裡或工作的環境整理一番→如此才能免去找不到東西的困擾。
◆家電、器具損壞馬上修理或換新→不要任由一些生活不便之處破壞您的情緒。
◆和樂天派的人做朋友→杞人憂天型的人物,讓您養成擔憂的習慣。
◆凡事事先計劃→別等到用完最後一滴油才趕著去加油。
◆做事一件一件來→尚未完成眼前的工作時,別去想下一個任務。
◆討厭的工作儘早做完→免得令你心煩。
◆要懂得變通→有些事情不值得力求完美;有些事情必須
妥協、折衷。
◆把問題說出來和朋友討論→別悶在心裡。
◆每天做一、兩件你最喜歡的事情→愉悅心情。
◆每天留給自己片刻寧靜→一方面休息,一方面整理思緒。
◆不能依賴「記憶」→重要的約會、工作應該用筆記下來,才不會耽誤。
◆當你感到愈來愈緊張時→試著放鬆肌肉,做幾個深呼吸。
◆懂得拒絕→學會對你沒時間或沒興趣參與的工作或活動說「不」。
◆碰到必須大排長龍的情形,不要感到不耐煩。→因為這就是人生,何不一笑置之,安之泰如。如果預期必須等候一段時間,應該帶本雜誌去打發時間! 。
◆避開吵雜→感到四周聲音過於嘈雜時,可戴上耳塞。
◆洗個熱水澡鬆弛情緒→夏季可改採冷水浴。
◆就寢前,先將第二天的生活做一計劃→包括進餐、衣著。
◆睡眠要充足→缺乏睡眠會使人變得焦慮、易怒。
看人看優點,對事不對人。人本關懷,成長共享。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愛人就先讓自己健康!學習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學習對每一個機會都充滿感激,相信,我們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拒絕悶搔 私密處多保養
文/黃翠娜
最近有不少婦女因私密處癢、痛求診,其中有幾位患者小聲問醫師:「是不是老公『偷吃』把細菌帶回來?」檢查後發現是天熱潮濕引發的陰道炎。
入夏後,陰部搔癢求診患者增加2到3成,悶熱、潮濕及不透氣的陰道環境有助細菌和黴菌滋長,其中又以生理期前後和排卵期最易感染。正常情況下,婦女陰道有少量透明、乳白色、無味及微酸性的黏稠分泌物,也就是俗稱 「白帶」。
生理性白帶不需治療,不過,當陰道環境欠佳造成酸鹼值與其他環境因子改變時,陰道分泌物的量、顏色、形狀與氣味都會發生變化,若又伴隨局部癢痛或分泌物濃稠時,就可能是發炎了。
常見陰道炎是白色念珠菌(黴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症狀是陰道或外陰部極度搔癢、陰道紅腫,而排尿或行房時,經常有灼熱感、小便疼痛及頻尿,且帶有白色、濃稠、似乳酪狀的分泌物。治療目的為快速緩解症狀,常以栓劑、錠劑於睡前塞入陰道,連續治療10到14天,多可治癒。但是,黴菌性陰道炎的治癒率高,復發率也高。
另一種細菌性陰道炎典型症狀是陰道產生灰色分泌物、均勻一致、稀薄、黏度很低,易從陰道壁拭去、味道難聞像魚腥味,尤其月經前後或未避孕的性交後更明顯。通常以口服藥治療7天,再輔以陰道塞劑治療。
一旦出現症狀,患處切勿用肥皂或熱水搓洗,以免使搔癢處更癢,甚至破皮。就醫前切勿特別清洗,應以原本樣貌讓醫師檢查,才能準確找出病因。
◎夏季炎熱潮濕,建議女性注意以下生活細節,預防並降低陰道炎:
●經期勤換衛生棉,月經前後儘量不穿緊身不透氣的衣物,例如牛仔褲、褲襪等。
●少沖洗陰道,因為陰道有自清功能。
●如廁後,由前往後擦,避免將肛門細菌帶到陰道和尿道。
●內褲以溫和肥皂手洗,不用強效洗衣粉。
●少吃澱粉、糖類及刺激性食物(例如酒、辛辣物、油炸類),多吃蔬菜、水果及飲水。
●性行為前多喝水,性行為後排尿,以減少感染風險。
●避免用含香料、色素的衛生用品,選擇中性、微酸性洗劑。
●平時多喝優酪乳、小紅莓汁,有助降低陰道、尿道感染。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吃魚少吃內臟 氰化鉀中毒含杏仁味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6月25日 下午4:10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媒體曾刊載海巡署在嘉義縣外傘頂洲潟湖區查獲使用氰化鉀毒魚事件,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於上月28日起針對轄內傳統市場魚販、漁會、海產店、超市、賣場計12家業者,查察其魚貨來源及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杏仁味等情形,並於現場抽樣24件檢體送驗,檢驗結果皆與規定相符。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林聖哲局長提醒消費者及食品業者應選擇信用良好且明確來源之魚商,勿選購來路不明之魚貨以維護食品衛生安全。
由於氰化物具苦杏仁味,建議在選購魚貨時可以掀開魚鰓聞聞看有無杏仁味,留意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狀,並應儘量避免食用魚內臟。另注意新鮮的魚肉有彈性,肉質若軟化則表示新鮮度下降;新鮮的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且無腥臭味。隨著鮮度下降,鰓之色澤漸成灰褐色或灰綠色,並有黏液出現,且有刺激性之惡臭,最後變成完全腐臭;新鮮魚眼球微凸透明,黑白清晰,且在正常位置。
魚類腐敗後眼球漸次出血成混濁,且瞳孔內凹終至消失,與新鮮時之眼睛有明顯差異;新鮮魚保有魚體本身特有之色澤,腐敗後則失色澤,且腹面色澤漸變紅。新鮮魚之鱗不脫落,反之則鱗易脫落;新鮮魚之內臟完整,故腹部堅實,若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內臟有明顯的分解現象,因內臟中的消化酵素作用使肉質軟化,甚至腹部破裂,流出濃液或內臟外露;新鮮的魚略帶海藻味,隨著出水時間的增常,腥味與氨臭味均增加,其中以鰓及腹部之氣味較其他部位為強。
訂閱:
文章 (Atom)